喜盈门·喜悦城
7600元/m²
3室(4) 4室(3) 5室(1)
九江濂溪区十里大道与南山路、濂溪大道合围处
凤凰网娱乐讯 由中国导演贾樟柯担任主席的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正式启动。第一次担任电影节主席,贾樟柯得以海量观摩各路竞赛片。在威尼斯与众多中国媒体的对话中,他坦言被各国电影新颖的题材和拍摄方式所震撼,并对中国电影产生了很大的忧虑。“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当代性,电影语言和对历史的思考,都跟人类现阶段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些脱节”。以下为完整对话实录:
第七次来到威尼斯做主席既有压力又享受
媒体:贾樟柯导演这次作为地平线单元评委会主席过来威尼斯,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贾樟柯:这已经是我第七次来威尼斯了,从2002年我的第二部影片《站台》开始,这11年里面来了七次。但是这是第一次以评委的身份过来的,那感受还是不一样,因为过去就是带电影过来,把电影公演,跟国际媒体交流,其实是一个蛮轻松的过程,因为最重要的制片工作完成之后,它是一个放映并享受首映式的过程。但这一次来是要做评审,要面对50多部电影,这50多部电影都是从全世界各地,包括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都是年轻人的作品,作品都非常有创意,所以特别需要评委专心地从里面找到最好的影片来推荐给全世界。所以这一份压力还是有的。
之前还要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包括来了之后怎么样跟其他四位评委来沟通,然后统一思想,把评审工作顺利完成,这是相对来说比较有压力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虽然每天要看平均四个长片,还是蛮开心的,因为这次选的片子真的不同,都很有创意,所以很享受。
媒体:这一次其实华语电影的成绩都不错,在主竞赛单元有三部影片入围,但是唯独没有内地电影,你如何评价?
贾樟柯:我觉得一定要关心包括内地电影在内的华语片,因为我这次其实最大的遗憾就是,因为我要看地平线单元的影片,没有机会观看其他的华语影片。我查了一下我的日程表,我没有时间看《白蛇传说》,没有时间看《桃姐》,没有时间看杜琪峰导演的《夺命金》,很遗憾。但是我觉得虽然今年没有内地电影入选,但是这也没有什么,这可能是一种巧合吧,我相信内地电影还是充满比较大的活力,特别是年轻导演还是有很多新的制作、创意,很值得人期待。所以如果威尼斯没有的话,我们可以期待一下明年的柏林,明年的戛纳。
马克-穆勒明年“退位” 对中国电影帮助巨大
媒体:今年也是马克-穆勒先生最后一次担任评委会主席,过去他也一直非常支持华语电影,会不会担心明年华语影片的入围次数会减少?
贾樟柯:我觉得的确马克-穆勒先生自己对中国有很深的感情,因为他从文革末期就去中国留学,跟两岸三地的电影人都非常熟悉,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参与中国电影的推广,他负责洛迦诺和鹿特丹电影节的时候,都给华语片创造了很多机会,那这个的确是一直承蒙穆勒先生对于中国电影的帮助。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中国电影从八十年代第五代开始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创造力,一直延续到现在。那么每一年不管电影工业整体水平怎么样,总会有一些突出的导演、突出的电影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所以说中国电影自身的实力,如果能够保持这种发展的势头,特别是如果导演能够始终保持一种判断力,保持一种反叛,能够把最有创意和最真实的中国人的声音传达出来,我相信不管谁当主席,这样的电影都一定会受到重视。
媒体:那这次跟马克-穆勒先生有什么互动吗?
贾樟柯:这次就是在欢迎晚宴上跟穆勒有一个见面,然后大家也没有时间多谈什么,因为他要照顾所有的单元。我想我们整个的评审团是在一个非常自由、独立的空间里面来工作,所以我们也不会太多跟电影节的组织者、媒体接触,受他们的影响,我们会尊重自己的感受。
华语电影若要保持想象力需题材拍摄的自由
媒体:刚才说地平线单元的作品很多都是年轻导演拍摄的,他们跟我们内地的年轻导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贾樟柯:我觉得我虽然只看了三天地平线的电影,但我最大的一个感慨就是说,如果华语电影想保有这种充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要获得电影拍摄的自由,因为我们能够看到世界各地的年轻导演能够自由地处理比如说性的题材、社会暴力的题材,会去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中国导演,对那样的一种自由非常羡慕。我觉得地平线给我们最突出的印象就是自由,里面毫无顾忌,都是真实的个人表达,这是艺术需要的,也是我参加地平线单元之后一个很大的感慨。我也希望中国电影特别是年轻导演,未来能够赢得这样一种创作空间。
媒体:你在发布会上说你看中电影中的情感,那来自世界那么多国家的导演,他们的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都不一样,你的判断标准会调整吗?
贾樟柯:这次看的很多都是10分钟、15分钟的实验电影,它们的手法非常地创新,那这一次除了电影手法的创新之外,都会有情感的表达在里面。我觉得不光是华语电影,好的电影都应该让观众在里面捕捉到一种感情,所以它不是华语电影的专属,它是优秀电影的一个标准。
中国电影陶醉于数字与世界脱节
媒体:从一个国际电影节的主席身份来看,你觉得现在的中国电影和外国电影有哪些不同之处?
贾樟柯: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在于缺少当代性,我们的电影语言,我们对历史的思考,都跟人类现阶段认识世界的方法有些脱节,怎样让中国电影成为当代世界电影的一部分,这是一个课题。目前国内市场被商业电影垄断,这种状况需要抗争,首先要坚持拍电影,拍摄独立的电影。
媒体:你刚才说中国电影缺乏当代性,其实这个说法还是蛮新颖的,那你觉得主要的问题是出在环境上还是审查机制上?
贾樟柯:我觉得跟整个中国的文化现状有关系,因为实际上九十年代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后,我们整个国人的学习精神有一点停滞,不像七十年代或者八十年代大家有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向世界靠拢,想吸收全世界最新最优秀的文化的渴望,逐渐地有一点消失,文化生活又基于一种停滞状态。所以我觉得虽然国内非常热闹,可是跟国外的电影一相比你会发现,无论电影的语言还是对人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都有一点滞后,那这个是非常可惜的。特别是现在因为中国市场处在高速的发展,平均每天就有一块两块银幕的增长,一部电影在国内很容易就获得一亿两亿的票房,可能整个的文化界和电影界都陶醉在这样的成绩里面,但事实上我们在文化层面的贡献相对降低了,对全世界的贡献是降低了。
媒体:那你个人会为之作出何种努力?
贾樟柯:就是按我自己对电影的理解来好好拍电影就可以了,因为整个大的文化状态需要作为一个个人去做好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