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门·喜悦城
7600元/m²
3室(4) 4室(3) 5室(1)
九江濂溪区十里大道与南山路、濂溪大道合围处
本期地名趣谈-两亩地
九江两亩地,东起新村大道,南至两亩地,西到十里大道,北靠姚家洼三支巷地质队。
说起两亩地这个地名,相信九江人都是耳熟能详,也属于比较繁华热闹的地方,但是要问他们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那估计就是一头雾水,明明这么大一片地方,怎么就只要两亩地?
通过资料查询了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九江市区原来通往十里铺的是一条狭窄的泥土路,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发展需求,于是市政决定重新修建一条城区主干道,也就是现在的十里大道。
当时也涉及到拆迁安置问题,于是就在道路旁边一个叫“回子垄”的地方圈划了一块闲置荒地(原来二亩地以前叫回子垄),建起了一座二层楼房,楼房红砖混泥土结构,平顶,“兀”字形布局,建成后用来安置拆迁户,并成为了当时城郊的标志性建筑,因为这座建筑当时划定的区域正好是占地两亩,由此逐渐被人称为“两亩地”。
以后随着城区的规模逐渐扩大,“两亩地”一带也开始平整土地,慢慢的不断建起民宅,随着人口逐渐的增加,店铺开起来了,街道小巷也形成了,而当时的市政方面就索性按照民间的称谓,将这座安置拆迁户的红砖楼房划定为“两亩地一号”,由此“两亩地”被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对于一些老九江人来说,曾经一说起“两亩地”都会露出暧昧的笑容,一句“嗯迭个小板儿昨晚又气两亩地瞎杯气老吧”透漏着不可言传的快意,那时只要夜幕降临,街边小巷里,一个个小屋都点着昏暗暧昧的小粉灯,衣着暴露的女子坐在沙发上,频频对着路过的行人招手,一时间“两亩地”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而附近居住的居民却对此叫苦不迭,认为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后经政府持续不断的整治,此现象现已经逐渐消失。
后记:九江地名趣谈是一个全新的专辑,通过介绍一些九江地名的由来从而展现九江悠久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每周一期,敬请期待,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也欢迎留言讨论。
文:远帆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