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门·喜悦城
7600元/m²
3室(4) 4室(3) 5室(1)
九江濂溪区十里大道与南山路、濂溪大道合围处
本期地名趣谈-考棚
考棚片区地处九江市浔阳区的核心地段,东起庐峰北路,西至小校场,南临浔阳路,北靠北司路。2013年浔阳区将考棚片区列入当时“十大片区”旧城改造范围内,目前已经拆迁完毕。
考棚地名的由来
▲▲▲
考棚是古代读书人考取功名的地方,其实就是人们现在俗称的“考场”,考场周围是一排排供考生休息的棚子,由此得名。据史料记载,九江考棚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当时九江府下辖五县的读书人都来这里赶考,一直到大清王朝被辛亥革命推翻,科举考试戛然而止,至民国初年,这些考试的棚子以及考试的旧址也就陆续被拆除。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古人要想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把书读好了去考取功名。古代考取功名的途径一般分为五级: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每一级都需要考试,他们分别是童试、乡试、会试、殿试。经过层层考试最后高中状元的那就是凤毛麟角。
据记载,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在长达一千三百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才出现不到六百个状元,可见它的难度之高。
时至今日科举考试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大陆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都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城市发展改造的需要,考棚旧址早已找不到影踪,它留给我们的也就是一个记忆中的用以承载历史的老地名:考棚路。
后记:九江地名趣谈是一个全新的专辑,通过介绍一些九江地名的由来从而展现九江悠久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每周一期,敬请期待,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也欢迎留言讨论。
文:远帆
图片:网络
本稿件为住在九江网独家原创稿件,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引用或转载时应注明“来源:住在九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