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门·喜悦城
7600元/m²
3室(4) 4室(3) 5室(1)
九江濂溪区十里大道与南山路、濂溪大道合围处
“八角石到了,有在八角石下车的乘客请做好下车准备”
每当公交车里传来这个悦耳的声音时,大家就知道九江八角石到了,位于甘棠北路和浔阳路交汇处的八角石地带,附近的川王餐馆,大中路步行街和太平洋购物广场每天人流如织,构成了九江一个热闹的商圈。
这个九江人耳熟能详的地名
“八角石”是怎么来的?
???
相传很久以前,八角石一代还是荒无人烟的地方,后来从江北小池迁过来十几户人家,其中一户姓张,名冬生,孤身一人。隔壁一户姓王,兄妹二人,哥哥叫春来,妹妹叫春花。由于两家都是父母早亡,同病相怜,特别亲近。
张冬生诚实能干,开店做点小买 卖,虽然店小生意却兴隆。隔壁王春花经常到冬生家玩,还帮他洗衣、做饭、扫地,时间一长两人便心生爱慕。春花的哥哥王春来是个精明的汉子,他一切都看在眼里,还没等妹妹开口,他早已准备好了一套俭朴的嫁妆,没过多久便挑了个好日子把妹妹嫁给了冬生。
(八角石 郑光中 绘)
转眼一年过去,春花已有了身孕,冬生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心想要是个男孩就好了。一天,他挑着货郎担在附近村庄叫卖,突然一只八哥鸟落在他的扁担上。他觉得真奇怪,这只八哥鸟一点也不怕人,便将它带回家来。可刚一进门,春花便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冬生把路遇八哥鸟的事与王春花一说,两人都觉得是吉兆,便给孩子取名叫“八哥”。
(九江收藏学会 湛杨生提供)
八哥从小就聪明灵活,不仅能说会道,还特别能吃苦,刚满十六岁就跟着父亲下乡做生意。一天晚上,八哥父子俩买完货物回来,当走到江堤附近时,听到“咕咕”的水流声。不好,肯定是江堤崩漏,如不及时堵住,江堤崩溃的后果不堪设想。
夜深人静之时,张八哥父子分头叫喊:“江堤快要决口啦!江堤快要决口啦!”当乡亲从梦中惊醒赶来堵口时,张氏父子早已立在水中打桩、塞石块多时,已经基本上堵住了崩漏。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风浪将水中的张家父子卷走了。大家四处呼唤寻找,到天亮风息了才在一个水湾处把尸体打捞上来,最后大家含着眼泪将他们安葬在庐山脚下。
为纪念八哥父子,乡亲们在八哥父子住的地方(即现在的八角石一带)修了一座漂亮的亭子,取名叫“八哥亭”,亭中立了一块青条碑石,上刻“八哥石”记载此事以期教育后人。若干年以后,亭子毁了,“八哥石”也去向不明。后来,这个故事随着人们口口相传,“八哥石”也就误说成了“八角石”。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
???
八角石原有古井一口,元至正十二年,徐寿辉率红巾军攻克江州,元江州总管李黼(fǔ)在九江巷战中坠马被擒。被俘后拒不投降,红巾军将士将其处死,并将尸体投入井中。明朝建立后,有人感佩李黼的忠烈,特在井前竖立一碑,镌有:“元总管李忠公讳黼尽节处”,并在井之四周凿以石栏,供人凭吊瞻仰。清雍正年间,九江知府蔡学灏(hào)建亭其上,亭为八棱园顶形,因地处闹市,四周多行人,人称之为八角市。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亭被太平军毁,井亦被填塞。太平军失守九江城后,清地方善后局官绅按旧规重建八角亭。民国期间,为了疏理交通,八角亭被拆除。
后记:九江地名趣谈是一个全新的专辑,通过介绍一些九江地名的由来从而展现九江悠久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每周一期,敬请期待,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也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