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盈门·喜悦城
7600元/m²
3室(4) 4室(3) 5室(1)
九江濂溪区十里大道与南山路、濂溪大道合围处
说起现在九江最热闹的地方,那一定非四码头商圈莫属,现在九江四码头这个地方,类似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大栅栏那样的热闹繁华,每天人潮涌动不分昼夜。
壹
为什么四码头最热闹?
为什么现在最热闹的地方是四码头?而不是三码头或者五码头呢?
这事就得要从前说起:从我记事起,九江的商圈就一直在变迁,从最早的老火车站商圈,到西门口轮船码头商圈再到现在的四码头商圈,短短几十年就变更了三个地方,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变换,这里面既有不可阻挡的时代变迁,也体现了一个九江的城市性格,那就是九江码头文化的真实写照。
网络图片
贰
九江码头文化的形成
说起九江的码头文化就得先从九江的地理位置说起,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线,素有吴头楚尾之称谓,上控川鄂,下颚皖吴,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公路铁路水旱码头四通八达,南来北往的人流货物会聚于此。
其次九江码头文化的形成也和九江是一座移民城市有很大的关系。
历史上九江城经历几次浩劫,最晚的一次发生在清末,太平军和湘军在九江进行了长达六年的争夺,城破后太平军全军覆没,而九江城也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据史料记载当时城内仅余居民30余人,导致战后九江周边县市的游民一波一波涌向九江城,使九江变成了一座彻底的移民城市。
叁
九江的码头文化的特点
九江的码头文化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它有别于重庆码头文化强硬火爆的话语,又与三句话不和就开打的武汉码头文化有所不同。
它在血腥暴力的外表下面却有一层柔和的色彩,包含着以柔克刚,好汉不吃眼前亏的精明狡诈,往往嘴上骂着“有种你别走”,脚下却溜之大吉,更有人前当面挑战下战书,背后却找人说和,对方也借坡下驴,最后双方握手言和的特点,也由此产生了那句江湖名言“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抵不住一个九江佬”。
九江码头文化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巨大的包容性。
其最具代表性的奇观就是明末清初九江都天巷里面有一个都天庙,而对面几步远的一个小巷里有一个天主堂,每天这边烟雾缭绕阿弥陀佛念的震天响,那边风琴伴唱赞美诗祈祷上帝保佑,更有一个白胡子老道住于都天庙旁边,每天举着算命幡游走于大街小巷,帮人念咒画符,驱邪避鬼。
弹丸之地此三家相安无事和平共处,真是世间少见之奇观。甚至由于清末九江的开埠,各国人等纷纷涌入九江,一时间各种语言混杂,一些洋浜泾英语也大行其道,像九江人常说的“壳”字(敲,打)的意思,例如“壳嗯几个栗恭包”,斗地主时手举着一个炸弹兴奋的喊着“偶壳死嗯气”,其实就是英文“KO”音译而来。
网络图片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九江人码头文化的内涵,它既有交通便利,见多识广,经济发达,赚钱容易,所导致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又有开放包容的胸襟,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敢为天下先的探索,开拓意识。时间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崛起脚步的加快,相信九江人血液里流淌着的码头文化基因,一定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赢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PS:九江地名趣谈是一个全新的栏目,通过介绍一些九江地名的由来从而展现九江悠久的历史文化,每周一期,敬请期待,如果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也欢迎留言讨论。
本稿件为住在九江网独家原创稿件,信息仅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引用或转载时应注明“来源:住在九江网”。